这枚镜头于 1963 年推出,是尼康、也是日本制造的第一枚标准变焦镜头。如今这个规格久已失传,作为标准变焦,43-86mm 缺了广角端,未免不够方便,但拍拍人像倒也能用。
何以忽然动念入手了这么一只镜头,是因为在 Youtube 上偶然看了 DSLR Video Shooter 的一个视频:The ONLY 7 Vintage Lenses I’m Keeping out of 100!。这七只镜头包含六只定焦,作为唯一入选的变焦镜头,天选之子,ZOOM-NIKKOR 43-86mm F3.5 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,就是在逆光时会产生非常明显的眩光和光斑,而且是非常温暖的金色到红色。眩光作为实质上的光学瑕疵,并非人见人爱,但氛围感确实拉满了。
因为评价不高名声不显,所以价格非常便宜,eBay 在 30~60 美刀之间,闲鱼保持了国际同步价格,普遍在200块上下。为了尽快体验,我找了一个昆山的卖家,经过友好的讨价还价,180元拿下,垃圾佬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直接。
作为变焦,这只镜头足够小巧,镜身长 78.2mm,重量仅为410g,比以小巧著称的适马 28-70mm F2.8 略胜一筹,即便搭配转接环,挂机仍旧足够轻便。
快递第二天就送到了,兴冲冲拆了包裹上机,但这个镜头,它对不上焦!Z63 使用陷阱对焦模式,配合铭匠的 6bit 环,大部分时候能当作半个自动镜头使用,转接手动头非常愉快,但这个镜头无论我怎么前后调整,相机都合不上焦,这真是奇了怪了,最后只能用放大对焦勉强搞定,体验很不好。
此镜头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| with NIKON Z6 III
三天之后的今日,我心中早已一片澄明,真相既简单又残酷,只不过是镜头的分辨率实在太低,糊穿地心的那种低,以至于六十年后的同门小弟 Z63,当然也包括我,完全无法想象,竟然有尼康镜头在合焦的时候朦胧至此。后来查资料,只要有人评选最差的尼康镜头榜,该镜头必然榜上有名,鄙人深表赞同。
上图是在虞山城楼上拍的常熟,天气阴沉,稍稍有些雾霾,但光圈收到 F16 也只有这样的清晰度。空气中弥漫着细小的固态或液态颗粒,我的内心弥漫着悲伤。
众所周知,远摄受空气质量影响较大,近摄的稳定性更佳,拍特写至少能看清大部分文字——咱的要求就是这么低,我估计同样180块买个国产手动头,套上几层保鲜膜也能比它强!
辩证法告诉我们,凡事皆有两面性:低分辨率糊归糊,但天生就有胶片感啊,拍人像还能自带磨皮美颜,省去多少烦心事。
虽然长焦端是 86mm,公认为人像的黄金焦段,但受限于 1.2m 的最近对焦距离,这个镜头拍不了人物特写,顶多拍个半身,如上所示。值得特别指出的是,F3.5 的光圈虚化真不差,另外散景在某些场景中呈现轻微的炸焦特征。
撇开过于低下的分辨率,这个镜头的发色和对比度算是不错的,我的大部分照片都套用相同的基础预设,对比类似的场景,该镜头比腾龙 28-200mm 要油润少许。
作为远古变焦,该镜头的变焦方式还是非常原始的前后推拉。虽然 3.5 的最大光圈也不算小,最小光圈达到了 F22,奈何光圈只能整档调节,导致可用的档位非常少。
但拍了三天之后还是有些纳闷,传说中的逆天光斑并没有任何体现呀?后来我去重看了一遍视频,发现只有 Auto 口的银嘴版本才有眩光,之后尼康改善了镀膜,反而失去了个性,变成我手中平平无奇的 AI 口。
我摔!